小外专栏
  • 特别报道
  • 历史小课堂
  • 走进我们
  • 欢迎投稿
  • 历史小课堂
    外代历史小课堂│致身二十年,濡染外代情——原上海外代总经理 姚东宁(上)
    发布日期:2023-07-02 浏览次数: 字号:[ ]

    编者按:

    2023年,中国外代迎来70周年华诞。70年来,外代人不断战胜各种挑战,经受各种考验,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也留下了宝贵经验。让我们跟随本期讲述者的思绪,共同追忆外代的点滴往昔。

    上图为本文作者,原中国上海外轮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东宁

    缘起

    中国外轮代理总公司(PENAVICO)在国内外航运界久负盛名,我是在服役期间与其“相识”。当时,我所在的单位有项工作是主管航道开放审批。1987年,上海外代和上海国旅为了提升我国对外开放形象,开通国际旅游进出上海港业务,专门来协调允许航道让国际邮轮通行的问题。经过沟通,同意在提前通报邮轮航行动态信息的情况下,在做好隐蔽工作后,批准特定时间给予通行。我所在的部门由于保密原因不负责对外联络,由接待部门在中间交流信息。为了开创国际邮轮业务,外代张立勇总经理及国旅道书明总经理迎难而上,来协商解决问题。负责组织内部协调的首长曾在会上称赞他们思维超前,敢于攻艰,我也第一次记住了外轮代理公司这个企业。没想到一年后,我转业到了上海外代,从普通员工到1998年4月任上海外代总经理至2007年12月卸任,近二十年间我经历了上海外代改革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直面市场 不惧挑战

    80年代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迅速展开。1988年,国家行文明确规定了船舶代理、货运代理业务全面放开,彻底改变了原来船舶代理由外代独家经营的局面。在新的形势下,是让历史选择企业,还是企业续写历史,外代人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外代总公司多次召开会议,探讨如何在开放的局面下改革发展,并最终确定了工作方向。上海外代按照总公司的要求,根据自身特点,明确提出了巩固船代、发展货代,开发多种经营,由服务型企业向经营型企业转变的改革目标。

    首先是巩固船代业务。巩固的根本是改变服务方式,将原来以代理为主的模块化操作改变为以客户为主的链条式,按照不同船公司的特点配备相应的营销服务团队,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一条龙的操作流程,让客户满意。同时大胆探索,于1994年9月与上海港务集团成立了国内第一家合资船舶代理企业,依托港口条件和外代业务优势,共同开发市场。另外,在国家进一步开放船代市场后,第一时间根据船东的业务量发展,逐渐争取与其合作成立相应的代理机构,先后于2004年与香港华林集团合资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散杂货船代理企业,2005年与韩国现代商船公司合资成立了国内第一家集装箱班轮代理企业。为了争取上述合营业务,时任外代总公司总经理张立勇多次与上海港务局领导沟通合作细则。我任总经理时也曾两赴韩国,多方探询,联系到韩国现代商船董事长,向她争取合营业务。通过内变外联等努力,在船代市场开放后,上海外代业务量没有减少,而是逐年提升,有力地稳定了上海口岸的船舶代理市场份额。

    其次是开拓货运代理业务。1980年外代货运业务从零起步,其间虽经历了中远总公司将我司货运人员划拨给上海远洋运输公司的阶段,但开展货运业务的决心和工作从未停止。1988年重组了货运部门,尔后发展到货运分公司。上海外代货运部门组建时条件艰苦,没有独立办公室,先在原公司海关大楼办公室内搭起的阁楼上办公,1994年租用了南苏州路联合教堂(现名新天安堂),也搭起了阁楼用作办公,因此坊间都说是“阁楼上的货代”。起初没有业务,就依托进出口的代理服务开始接触客户,发展联运业务,由此逐渐立足上海,北上江苏,南下浙江,广泛攻关外贸、外资企业,争取货源,提供代理服务。同时也大力开展合作业务,先后在上海郊区、江浙等地设立了多个合作机构发展货代。上海外代货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从依赖进出口代运服务到提供全程货运服务的快速发展。1998年到2001年,团队从35人到98人,集装箱代理箱量从1万余TEU到15万余TEU,营业收入从100余万元到7,000余万元。南苏州路联合教堂阁楼上办公的1994年到1996年的三年间,我正好任职货运部(货运分公司)经理,营业收入完成了从740万元到1,400万元、2,560万元、5,000万元的三级跳,达到了整个公司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上海外代的货运代理业务也从单一海运业务扩展到空运、集运、联运等综合性服务领域。曾在这座红色小楼一起共事的员工们深深眷恋着这段经历,因为这里有过他们的艰辛与拼搏、挫折与成功、友谊与快乐,可以说南苏州路的小红楼是上海外代货运成长的摇篮。

    第三是开展多种经营。上海外代确立了要以“有利于巩固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公司的开拓发展”三项要求为基础开发多种经营业务。为此,公司1984年与香港景华船务公司、上海东海船厂三方合资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集装箱服务公司,即东华国际集装箱综合修理服务公司。1998年经过竞争后以发起人身份投资入股上海港集装箱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组建时只给予外部一个发起人名额,在争取发起人名额的众多公司中,当时的上海外代无论是公司级别还是规模都不被外界看好,但我们通过各种努力笑到了最后。另外,上海外代还先后主营或投资了近10个多种经营公司,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