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代历史小课堂│拾忆外代物—58年外代挂历(下篇) | ||||||||
|
||||||||
上周,小外给大家分享了1958年1-6月挂历的内容,接下来请跟随小外一起欣赏一下1958年下半年的挂历内容吧。 七月挂历展现的主题是中国画《岭南荔枝熟》,作者是著名画家、湖北四老之一的汤文选先生。 7月挂历 汤文选,湖北孝感人,1925-2009 9月挂历 吴静波,湖南双峰人,1922-1984 1957年4月6日,在《连环画报》第7期(总第141期)上,首次刊载了吴静波先生根据阮章竞先生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编绘的同名连环画。当时虽只登出了38幅图画,但读者从中已能窥视出作品的全貌。其中,第38幅图画便是中国外代九月挂历所展现的,歌颂中国共产党带领漳河人民获得解放、收获丰收、奔向美好生活的美丽图景。正如阮先生的诗句所描绘的那样,“万年的铁笼砸碎了!自由天飞自由鸟,解放了的漳河永欢笑”。 1958年5月,《漳河水》32开英文版问世,将初版本的首幅图作为封面图,纸张更厚实了,图幅画面更大了,清晰度比初版要高。 小外在此给列位看官引申介绍下《漳河水》的故事。 10月挂历 胡亚光,浙江杭州人,1901-1986 胡亚光出生于杭州,对西湖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作画时常常署款“杭人胡亚光”,这不仅表明了他的地域身份,也透露出他对杭州及西湖的深深眷恋。他擅长用水彩表现自然之美,其水彩作品往往巧丽发于平淡,栩栩生动。这幅于1956年创作的《西湖秋色》中,小外能捕捉到他对西湖季节变换的细腻观察,秋天的西湖,黄绿相间的远近树木、静谧的庙宇与一池碧绿的湖水相映成趣,一份秋日的美好与宁静跃然纸上。他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完美地展现在了画布之上,也给我们带来了驻足远眺、感受美好的舒缓心境。 四季轮转,转眼入冬。十一月挂历带我们来到塞外看《傍晚》牧羊图,作者是著名画家刘旦宅先生。 11月挂历 刘旦宅,江苏南京人,1931-2011 这幅画作是刘老于1956年3月所作,描绘了塞外草原的傍晚,牧羊老翁一家边唱歌边弹起冬不拉的和谐温馨画面。数九寒天、草原风疾,老翁和小童带着厚厚的毡帽、穿着厚厚的衣裳唱起悠扬而动听的歌曲,回想着一天美好的经历。远处似乎是小童的妈妈,她一边把羊群赶回羊圈,一边回头看着爷孙的背影,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样美好的一幕,无论是画中人还是画外人都忘却了塞外的寒风,一股暖流流遍全身,甚是温馨。 来到挂历的最后一页,十二月的主题《寒村暮雪》把我们带入深冬,作者是我们已经熟识的著名画家黄幻吾先生。 12月挂历 这幅画作与三月的《烟雨归帆》都是采用的岭南画风,崇山峻岭间雪雾缭绕,虚幻间山石草木落笔精细,皑皑白雪使山林间一片银装素裹,但一房一石、一草一木却轮廓清晰。作为以融合中西为旨归的岭南画派第二代代表人物,黄幻吾极为重视其作品的真、善、理。他把其绘画看做沟通情感、抒怀达意的人生凭借,所以,在创作中以较为逼真地再现客体物象为要务,正是这种经过改良的中国画以写意为表而以写实为里,使其作品在清丽和谐的风格中,构筑秀美多姿而耀动生机的意境,悠情远思,沁人心目,而呈现出有别于前人的面貌。 最后,再让我们看看挂历的末页。 1958年的挂历末页设计与1957年如出一辙。末页上半部分是1959年的完整日历,这在小外找到的之后任何一年挂历上都没有出现过,非常少见;末页下半部分则是外代建立初期网点公司的中英文名称和地址,但还没有联系电话,证明当时的通讯条件还非常有限。与此同时,在1958年,外代的分公司已从1957年的13家增加到16家(新增分公司依次是连云港、厦门、八所三家),此外还新增一家黄埔办事处,展现出业务快速蓬勃发展的欣欣向荣之象,也呼应了这版挂历首页“幼猫花下戏彩蝶”图所寄寓的祖国繁荣昌盛、外代事业长青之意。 1958年挂历末页 1957年挂历末页 一年四季终有时,1958年的十一幅精美画卷也已向列位看官展示完毕。这套挂历展现了建国初期的新中国新气象,包括祖国风光、人民生活、建设成果、及名师画作等,选材聚焦、画风细腻、寓意明确、制作精良,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排版设计,即便在现在这个年代也是相当的精美、大气,具备很高的艺术水准,继1957年的挂历后再次在各方面展现出中国外代一贯的高质量、高水准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 诚如当年所说,50年代的外代挂历张张精致,挂历内外的故事也是个个精彩,它们带我们穿越时空,领略了那个年代的时代风采和文化瑰宝,它们也最终化成点点繁星,变化成历史对我们的一份馈赠。小外很期待能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到更多的沧海遗珠,收藏到中国外代的资料库内,为大家倾心讲好每一段外代挂历的故事。 |
||||||||